教学文章
首页 找教练 找场馆 培训信息 教学文章 教学视频 品牌动态

议(杨 式)太极拳抬腿高度

袁勇荣 2013-05-15 16:13:33 4332浏览量


议 (杨 式) 太 极 拳 抬 腿 高 度

----兼议伸筋拔骨之重要性

文/袁勇荣

       近日在网上看见拳友们在谈论练杨式太极拳是否需要拉筋(拉韧带)的话题。多半人赞同,认为有利于练拳和健康。还有人说“不要强调拉筋,要强调放松”;“人体的筋骨就像橡皮筋,长期拉筋会造成老化,弹性失效,只能顺其自然”;“拉筋拉骨是外家拳的版本,是有害身体的”;“好好放松练拳,啥都会有了”。从拉筋的话题,又引出了练拳时抬腿高度的话题,有人说“拉筋的目的:练拳是腿分高点,架子好看点,人家说你功底好。其实这都是表面工作!实际上杨式太极拳分腿和蹬腿要求:高不过胸,分高则空门太大,易受人制!”。类似的言论,在笔者多年的网游中,已屡见不鲜。

       多年来,笔者在网上曾看到多种关于太极拳抬腿高度要求的说法:高不过腰;高不过胸;高不过肩等。对此,笔者一直感到纳闷,究竟哪一个要求正确?太极先辈是否有过明确的强调?如果有十分把握能踢到对方头部时,是否也要遵循这种要求而只好弃高就低呢?

       笔者师承田兆麟师祖之子田颖嘉师父学练传统杨式太极拳已有二十多年,练拳至今,少有惰怠,虽不成大器,但对传统杨式太极拳及传统武术已有一定深度的把握和认识。借上述话题,就太极拳抬腿高度的问题,及练太极拳是否需要拉筋(韧带)等,从武术范畴上(纯健身、表演者不在此列)浅谈本人的观点,愿供初入太极门径者参考,抑或有所启迪,更期待各位方家不吝斧正。

       武术界流传这么一句话:手是两扇门,全凭脚打人。可见腿在实战中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因此,几乎所有传统拳种,不论南拳还是北腿,都注重腿法、腿功的训练,作为传统武术的太极拳也不例外。在(杨式)太极拳架中就有翅腿、踢腿、蹬腿及(内、外)摆莲腿等,甚至还有易被习练者忽视的起、接、套、衬、踩腿等。在这些腿法中,就有高、中、低之用。毕竟腿比手长,能充分发挥腿的作用,在实战中,就更有胜算的可能。比如,在实战中,有人持凶器由上往下击打我肩以上部位,我即可用高腿法,如内、外摆腿或起腿来踢落其凶器。当然高腿也可低用,如对方持凶器击打我肩部以下胯部以上部位,我亦可用摆腿或踢腿等对付之。简言之,只要在实际应用中,能取得预期效果的方法都应该采用,没理由忌讳而弃之不用。要知道,在对敌中,对方不会因为你是习练太极拳的而不打你上三路,他想的是怎样一招致你于死地,而你却希望他不要打你的上部,因为你不会用高腿法,他会发慈悲吗?由此可知,在太极拳习练中强调抬腿不可过胸,甚至不可过腰,人为地使原本完美的太极拳丢失了一种本能,是太极拳的一种缺憾。作为老师或师父,是在误人子弟;作为学生或徒弟,少练了一项有可能致胜的功法。杨无敌的称号绝不会是仅用双手打出来的!笔者师父在教踢腿式子时,就要求要踢高,踢快,要有弹性,直起风波。因此,笔者希望持有这种观点的练家,应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跳出固步自封的怪圈,运用自然规律和科学常识,对武术这一中国传统文化做进一步地深入研究,以提高自己的武艺,将大好国粹发扬光大并传承下去。

       笔者揣摩,之所以有些习练太极拳者(受老师或师父的影响)会提出用腿的限制要求,多半是由于他们对太极拳的应用特点和方法的认识尚有欠缺,从而影响了他们对拳架中某些相关式子的正确理解与训练。就拿练腿的几个式子来说吧(以杨式太极拳为例),做踢、蹬腿时,都是两手边往两侧分开边踢腿,当两手分开到位,腿也踢出到位。此刻,大部分习练者没注意到两手的作用,以为两手只是起平衡的作用(或者还有什么击打作用),而只顾着踢腿了。甚至有的太极拳式此时身子一歪,脚手同时发力,以为这样发力才是在练功,给外行看起来,也觉得带劲,好功夫,好看。试问:在臂比腿短的前提下,手发力的作用何在?如此用腿,会收到预期效果吗?能做到既不赔夫人又不折兵而制服对方吗?看来只能靠运气了。那么有没有踢高腿时不被抓的方法呢?

       拳界有句话说:起脚三分险。的确没错,毕竟是单腿支撑,稳定性差,而且一旦踢出的腿被对方抓到,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有人就忌讳用腿,于是产生了踢腿高度的限制。难道低踢腿就没有被对方抓到的可能吗?殊不知,太极拳在应敌时的巧妙之处。她要不就打对方的横侧面,对方没有后支撑,“挤要横”就是典型用例;要不就以自己的正面对对方的侧面,使对方另一侧的手使不上劲,双手对单手,任我玩,掤捋式即是典型用例;要不就化其力,挫其跟,而合即出,揽雀尾中的按式,双手按化(含採劲)后,随之向前合按亦是典型用例;要不在发之前,先封住对方,使对方无还手之力而击之,如白鹤亮翅、如封似闭等式。等等…… 太极拳应敌时的特点是绝不轻易出手,在还未封住或控制住对方的情况下,即没处在我顺人背时,不会盲目出击,不打无把握之仗。因此,我们在盘架子时,应始终以太极拳的应敌特点和方法来训练腿法。功弥深,技弥精。日后应用时,就能做到不用腿则已,一旦用了,必中对方可击部位,无论高低。无须再担忧会被对方执住己腿,而弄巧成拙,反被人制。(恕笔者对在用腿时两手的作用上埋个伏笔,以便读者揣摩。)

       要有好腿法,就必须具备相当的腿功和腰腿的灵活性。这就需要作相关的基本功训练,比如:溜腿、扳腿、压腰、站桩及各种踢腿法,务使腰腿柔韧灵活,稳实有力。以为练拳之基础,更为日后在实战中能闪展腾挪建奇功。灵活的腰腿取决于肌腱、韧带(筋)的弹性和伸缩性。生理常识告诉我们,随着年纪的增长,腰腿会越来越迟滞,越来越不听使唤,走路拖拉,还容易跌倒,弯不下腰,也直不起来,甚至越老身子越矮。这就是衰老的自然现象和规律。怎么会这样的呢?其主要原因就在于肌腱软组织韧性衰退,韧带(筋)萎缩,致使关节僵硬,腰腿活动不能自如。因此,作适当地腰腿功训练,不但是在为练功打基础,而且也是延缓肢体衰老的最佳方法。笔者对此深有体会和收获。

       笔者年轻时,因好胜蛮干,在一次挑秧中严重闪了腰,此后每年必发,痛苦不堪。老腰病加上韧带紧,在做两腿挺直下弯腰活动时,指尖只能过膝盖,根本无法触地。自从学练了太极拳,按师父的要求,坚持练下弯腰及压腿,不久指尖就能触及地面,再后掌跟触地都很轻松,2年后腰病也不发了。现在笔者已是奔六的人了,虽然在太极拳上没练出什么功夫,但是精神面貌很好,身体结实,腰腿仍比较灵活,步履轻灵,7、8层高的楼梯还能两级一步地上,基本大气不喘。

笔者的师父当年虽已过花甲,但仍身手矫健,踢脚过头。上自行车轻灵自如,形同小伙。用腰脊发力明显,劲力通透。甩臂时,犹如甩毛巾,能听到轻微的“啪”声。外出徒步行走,可连续几个小时不停,而且速度还比较快,一般人很难跟上,丝毫显不出他已是这个年纪的老人了。从练腰腿中获益匪浅的大有人在,枚不胜举。

       在田兆麟师祖所传的杨式太极拳系列训练内容中,就有一个杨家门内称辅助功(俗称“八段锦”,与当今盛行的健身“八段锦”完全不同)的功法,但传内不传外。由于认真练完整套(共八节),不但耗时长,而且相当累人,故按其谐音又被称为“拔断筋”。其涵盖了大部分武术基本功的内容,诸如:伸筋拔骨、吐纳运气、丹田爆发力、掌拳指的发力、发力速度、多种桩步、肢体的柔韧性、各大关节的运动、甚至还包括一字和八字劈叉等。因此,当年师父常叮嘱我们:这个八段锦是杨家秘传的好东西,一定要坚持练,哪怕没空练拳,也要练八段锦,很长功力的。由此可见,杨家原本就有伸筋拔骨拉韧带的训练要求,既能健身,又可练出一定的功力,何乐而不为呢?我们应以科学的态度来学练太极拳,不可人云亦云,不假思索和判断地纳为己用,到头来必然是枉费工夫贻叹息!己所不知,勿言没有。

       习练太极拳固然要求神舒体静,全身放松。但松不是万能的,不是你想要练出的所有功夫的灵丹妙药。因为太极拳的松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认知的松有着本着的区别。太极拳的松不是想了就能做到的,必须通过长年坚持不懈地训练而逐渐上身的。因此,过于强调松,有失偏颇,易误入歧途,而得不偿失。须知:纯阴无阳是软手,纯阳无阴是硬手;唯有五阴并五阳,阴阳无偏称妙手。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想要练好太极拳,须对拳理多加研习,加深理解和认识,以拳理为准绳,来指导太极拳的习练,这才是正确的方法和途径,切勿舍近求远。(恕笔者在此对太极拳要求的“松”不作赘述,有兴趣的读者,可参阅笔者拙作《老生常谈的话题------松》)。

       综上所述,不论练功与否,坚持做适当地腰腿活动是有必要的,尤其是中老年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生命在于运动!

2013/5/15

当前文章地址:

教练简介

袁勇荣

29年经验 太极拳

传统太极拳体用兼备,强身健体疗效强

教练简介

袁勇荣

29年经验 太极拳

传统太极拳体用兼备,强身健体疗效强